记一次巨资定制的 ITX DDR5 内存散热支架

早些年 DDR4 时代,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内存散热问题,一般情况下都是买 XMP 内存开启 XMP 使用,更换新平台到 DDR5 的时候,有 2 个原因最终导致我选择自主超频内存:

其一、自 DDR5 正式发售到 2022 年中期间,DDR5 的价格极其离谱,一般方便购买的高频 XMP 条 6600MHz 封顶,且价格也相比普条翻了好几倍。

其二、而且 DDR5 需要上到高频低延,才在游戏中能和一般的 XMP DDR4 势均力敌,所以这个阶段要想获得最好的性能,只能是购买 DDR5 普条搭配散热马甲自己进行超频。

也因此,DDR5 超频到高频率所后带来的发热问题就不可避免了。

初期,考虑到价格因素,当时博主购买的是最便宜的马甲 16G 套装(阿斯加特弗雷系列 DDR5 4800MHz),当然这个价格肯定是使用 DDR5 初期超频能力最差的镁光颗粒。博主折腾几个月最多也就只能在 5600C40 下稳定使用。直到 2022 年 8 月份 DDR5 价格下调后,考虑到保修问题,实在忍不住只能在京东入手了有平民超跑之称的科赋 DDR5 4800 16G 两条(为了省 100 选择的是独立的 2 条,而不是 32G 套装)。也在闲鱼购入了一套颜值不错的马甲。

在长达几个星期的超频折腾后终于意识到了一个问题,特喵的光上马甲是不够的,随便压力测试下内存温度就会超过 45℃ ,报错的几率会急剧增加。

必须得考虑以下内存散热的问题了!!!

临时方案一、升级机箱风扇。

博主使用的机箱是乔思伯 i100 Pro,使用的是利民 EX 360 水冷 + A4 结构方案,底部加了 3 只利民 TL-C12B 12cm 风扇,原以为这款机箱的散热应该是 ITX 机箱的散热天花板,升级一下底部短板的 3 只风扇就应该就行了。

于是把底部的这 3 只风扇升级为利民 EX 360 水冷同款的利民的 TL-C12 pro。

换上以后发现,对内存来说,散热的提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,原因是虽然乔思伯 i100 Pro 上下风扇对称但偏向的是显卡仓一侧,机箱的设计初衷本来就是针对机箱最大的热量源显卡仓。所以主板这一侧的风量几乎没有,就算 6 把再强的 12cm 风扇,对主板这一侧的内存来说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。

临时方案二、开盖卧放主机,直接放个 12cm 风扇。

内存还没超好,为了解决燃眉之急,只能先侧卧机箱,不盖侧板,直接扔一把 12cm 风扇在内存上,直接对着吹,不得不说,这个方法着实有效,可以先愉快的对内存进行超频了。

与此同时,一边进行枯燥繁琐内存超频和压力测试,一边也在研究正式方案(逛闲鱼)。

临时方案三,一个月后夭折。

刷了一段时间的闲鱼后也找了一些做内存散热支架的卖家:

咨询了几个人后得知,基本上他们的支架都对 ITX 主板兼容性比较差,对冷头的尺寸兼容性也有一定的要求,原本有位大佬在我提供了尺寸信息后想试试看,结果直接消失了一个月。。

看来只能自己想想办法了,于是自己量了一份尺寸:

  • 上了马甲的内存,从主板到内存顶部的高度是 42~45mm。
  • 内存侧面的机箱格挡到冷头的距离是 66~70mm。
  • 主板至冷头顶部的高度是 68~70mm。
  • 主板至机箱侧板的高度是 82~85mm(得出冷头顶部至机箱侧板的距离仅剩25mm左右,也就是说常规 25mm 厚度的风扇无法容纳在冷头与侧板之间,就算能进去也无法进风了)。

因为是使用 A4 结构,不担心显卡的干涉,也不考虑美不美观的问题,结合以上尺寸可以得出以下结论:

  • 若要兼容当前的冷头,那么风扇可以选择的有:
    • 双风扇/三风扇:大小 60mm 以内,厚度 ≤25mm。
    • 单风扇:大小 140mm 以内,厚度 ≤20mm。
  • 若更换高度更低的冷头,那么风扇可以选择的有:
    • 双风扇/三风扇:大小 90mm 以内,厚度 ≤25mm。
    • 单风扇:大小 180mm 以内,厚度 ≤25mm。

简单说就是,如果是冷头高度>内存高度,那么内存风扇要么得薄要么得小。如果冷头高度 ≤ 内存高度,那么内存风扇就只需要考虑机箱剩余空间的限制了。

第一次没经验,考虑到内存压力测试的时候不加风扇,最热的情况也是在 50 ℃ 以内,觉得不需要大风扇。并且考虑到现在的冷头太高,我最后选择了 4010 5V 的建准小风扇 3 只💴-¥30.52,并且找了一条主板用的 USB 9PIN 线💴-¥4.8让老爹帮忙焊上风扇,打算直接从主板的闲置 USB 2.0 接口取电。使用扎带进行捆绑。

一开始效果还蛮好的,散热效果也不错,满载可以直降最高 10 ℃ 你敢信?

但是有几个问题很头疼:

  • 虽然 USB 2.0 只有 5V1A,但是 3 只 4010 的建准小风扇满速起来,还是吵的不行。
  • 由于经常会用到关机 USB 充电功能,所以即使关机了,内存风扇还是会转,更觉得吵了。

为了先解决吵的问题,就让老爹焊了 2 只二极管进行降压,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,吵是不吵了,但是散热效果变差了很多,实测满载只能最多降低 5℃。于是又麻烦老爹去掉了 1 只二极管,虽然吵了一丢丢,但是满载最多能降 7~8℃了,就这样凑合用着。

一个月左右后发现,由于长期 7×24 的工作,其中有一只开始出现啸叫了。

正式方案 v1.0,一周后夭折。

恰好那段时间一直在和 CNC 加工厂沟通定制一个便携屏外壳,于是便自己设计了一块内存散热支架找他们加工。💴-¥150

然后提前做功课准备了其他配件:

  • 购买了各种长度的 6#-32 铜柱及螺丝、各种长度 M3 螺丝及尼龙垫片💴-¥53.63
  • 购买了 2 只 6010 风扇💴-¥14
  • 买错的 M3 铜柱(💴-¥1.5买回来才知道错了,正确的主板固定螺丝为 6#-32)

设计思路是这样的:

  • 由于不知道风扇尺寸对散热性能有多大的影响,于是基于中心对称的设计了兼容 50mm~90mm 的双风扇固定孔位。
  • 同时基于中心对称的设计设计了 70mm~140mm 的单风扇固定孔位。
  • 担心攻牙孔位有点多导致支架强度不够,厚度设计了10mm,支架宽度设计成10mm。

由于也是第一次自己 CNC 定制 PC 配件,没有考虑到一些细节,第一款内存散热支架发现了以下几个坑:

  • 由于没考虑到内存并不是对称于处于主板螺丝孔位,而是偏的,最终导致风扇安装后实际上偏离了一侧。
  • 其实铝材的强度完全够,所以到手发现支架的厚度和宽度都太大了,小风扇会被遮挡影响风量,再加上冷头的高度限制,最终不管什么风扇都是只能是厚度在 20mm 以内。使用了一只 140x15mm 的风扇来测试发现,由于距离内存顶部较远,且距离侧板距离不够大进风不足,实际的效果和原本的 4010 的 3 只小风扇都拉不开多少差距。
  • 同时由于铜柱固定口与风扇固定口仅偏移了 10mm,导致正常姿势安装 60mm 风扇的时候会由于冷头高度问题只能使用 10mm 的薄扇。而安装 6010 风扇离内存顶部太高,使本来风量就小的 6010 直接吹不到内存了。
  • 再加上铜柱固定螺丝也买错了,导致螺丝高于支架,限制了旁边风扇的固定。

总而言之,第一块支架失败了。

吸取教训,马上着手开始优化,于是有了下面的新方案。

正式方案 v2.0,使用至今。

重新加工了一片💴-¥150。又购买了 2 只 6020 风扇💴-¥22

到手的那一刻,我就知道,这片稳了!

这个版本主要优化的点有:

  • 以内存插槽中心点对称设计风扇螺丝孔位,支持 50~90mm 的双风扇。
  • 同时还支持以主板中心点对称设计的风扇螺丝孔位,支持 50 ~ 90 mm(除了70mm,70mm 的风扇孔距会与上条相交冲突)的双风扇。这组孔位如果使用 90mm 风扇,还能连 ITX 叠汉堡容易发热的 M.2 固态及 PCH 提供一定的散热效果。
  • 同时还增加了支持 100 ~ 140mm 孔位的单风扇前提是冷头高度小于内存高度
  • 主板增高铜柱的孔位与风扇孔位偏移增加到 15mm ,在水冷头高于内存的情况下,可以兼容大小 ≤ 60mm,厚度 ≤ 25mm 的双风扇。再也不用担心风量问题了,便宜的量也不多,实际上只会超出主板 13mm 左右,一般主板内存侧的空间预留了 24Pin 电源线的走线位置,所以预留的空间肯定是放的下这个内存支架的,而且也刚好完美挡住了主板 24PIN、USB、SATA 等相关的丑陋区域。
  • 在保留铜柱螺丝通孔及风扇 M3 螺丝攻牙的基础上尽量缩窄和缩扁支架,降低对风扇的阻挡。
    • 风扇固定支架的宽度缩减到 6mm,厚度缩减到 5mm。
    • 主板铜柱固定支架宽度缩减到 9mm。
    • 边缘都做了倒角处理,尽量让风道更通畅。

😂 别问为啥是材料色了!因为阳极氧化要额外收钱的!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